“党建+”加出技术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5-09-19 浏览量:
德州市武城县北方街北侧,武城第二水厂建设现场机器轰鸣。这座由山东水建三公司承建、供水规模达6万m³/d的民生工程,正全力推进。在众多施工环节中,滤池滤板施工成为关键挑战,直接关系到未来水厂的出水质量和运行稳定。
抉择:成品采购还是现场浇筑?
滤池滤板是净水厂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滤水与反冲洗效果。项目团队面临两个选择:采购成品滤板直接安装,或采用现场浇筑方式。
经过多轮论证,成品滤板虽然安装简便,但其弊端逐渐显现:反冲洗时易发生滤板松动、填缝砂浆脱落,严重时甚至导致漏砂、翻板,不仅影响水质,更会增加长期维护成本。综合考虑后,项目团队坚定地选择了现场浇筑方案——这条路更难,却更可靠。
攻坚:党员带头,青年突击,共克技术难关
现场浇筑并非易事。滤板施工对精度要求极高,平整度、界面尺寸和滤梁标高任何一项不达标,都会影响整个滤池的运行效果。
团队调研发现,同类项目的现浇滤板合格率仅为88%,远低于武城二厂的质量目标。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党员站了出来。技术总工、老党员王晓斌主动牵头成立“党建+技术攻坚”小组,入党积极分子王扩军担任副组长,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青年技术团队迅速集结。
“滤板就是水厂的‘生命线’,”王晓斌说,“我们必须打赢这场硬仗。”王扩军也表示:“困难再大,我们也有信心交出最优解。”
突破:反复试验,数据说话,终见曙光
攻坚小组白天蹲守工地,实测数据、记录混凝土凝结状况;夜晚挑灯夜战,分析图纸、优化方案。王晓斌指出:“平整度的关键在模板支撑体系,必须增加校核频次。”王扩军提出调整混凝土配比,提升流动性与密实度。年轻成员们也各展所长:有的用三维建模模拟施工,有的查阅文献、引进改良工艺。
在一次关于滤梁标高测量方法的讨论中,组内出现分歧:传统水准测量精度高但效率低,全站仪快捷但可靠性存疑。王晓斌提议:“实践检验真理,我们分组试测、数据说话。”三天比对结果显示,全站仪动态监测效率提高30%,精度完全达标。方案争议迎刃而解。
经过两个多月持续攻关,小组最终形成一套高标准现浇滤板施工工艺:模板支撑体系优化,平整度误差控制在2mm内;混凝土配比改良,界面尺寸偏差问题得到解决;滤梁标高实行多次校核,确保分毫不差。
首批滤板浇筑完成后,第三方检测数据显示:平整度合格率99.8%,界面尺寸合格率100%,滤梁标高合格率100%。现场顿时欢呼如潮,攻坚小组全体队员击掌相庆。
如今,武城第二水厂滤池施工已圆满完成。那一块块精心浇筑的滤板,不仅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与汗水,更见证了党建引领下年轻技术人员的使命与担当。而这份用奋斗写就的“青春技术答卷”,也将为武城百姓带来更加清澈、可靠的生活用水,成为民生工程中又一温暖而坚实的印记。(供稿:庞尹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