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映军魂

发布时间:2025-07-31  浏览量:

八一军旗猎猎飘扬,军魂精神熠熠生辉。在水发建设集团的各个施工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曾身披戎装,保家卫国;如今脱下军装,却依旧保持着军人的本色与担当。在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特别推出这组退伍军人的先进事迹报道。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故事,感受那份永不磨灭的军人力量。

退伍不褪色,净水厂工程“扛事”前行

1.png

“退伍只是换了战场,军装虽脱,该扛的事儿咱照样儿得扛起来。”这是百盛建工董事长张恩涛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面对困境时的行动指南。在威海南海新区净水厂工程建设期间,他把个人荣辱与企业责任、民生期盼紧紧绑在一起,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带领项目部迅速展开资金攻坚:一方面深挖内部潜力,优化项目预算、严控成本支出,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严格落实集团“两金压降”部署,推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将应收账款责任细化到个人,确保资金高效回笼。他多次带队与金融机构洽谈,用诚意与项目前景争取支持。从军营到工地,张恩涛始终带着军人的硬核作风与党员的先进性,在民生工程的战场上践行着“扛事”的诺言。这份担当,让民生工程更有温度,让国企形象更加闪亮,更让“退伍不褪色”的精神在新时代建设浪潮中熠熠生辉。(供稿人:刘向锋)

安全线上的“老兵突击”

2.png

浮岗水库灌区工地上,一顶橙色安全帽如移动的灯塔刺破烟尘——50岁的山东水建设三公司综合部职员、项目安全负责人邵劲松正俯身检测管道接口,反光背心勾勒出依旧挺拔的脊梁。退伍28年,军营锻造的铁骨与警醒早已熔进他的血脉。面对灌区改造的“三大硬骨头”——渠道险段加固、管道铺设、新旧系统衔,这位老兵始终坚持 :“我在阵地在!”暴雨夜渠道告急,他第一个扎进齐腰泥浆指挥沙袋筑坝,迷彩胶鞋深陷淤泥,哨声压过雷鸣。他把军营的“毫米级标准”移植到工程命脉上,指腹摩挲混凝土断面,0.5毫米的蜂窝麻面逃不过触感;眼是探伤雷达,强光手电45度角扫射管道接口,水雾般的渗漏痕迹瞬间现形;脚是预警系统,每日徒步12公里巡检,深基坑边沿的发丝般裂缝在他鞋底震动下无所遁形。夕阳给浮岗水库镀上金边,邵劲松的身影在闸坝上拉得很长。安全帽下白发刺眼,脊梁却如钢枪挺直。(供稿人:李如生)

以军人精神铸就水利建设担当

3.png

徐常青是山东省淮海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他曾是一名军人,身披戎装,保家卫国是他的使命;现在他脱下军装,换上工装,岗位变了,保家卫国的使命变成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担当。在滨城区张肖堂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中,遇到联合闸建筑物软弱地基难题,工期面临延误的风险。徐常青重拾当年在部队专业集训的经验,采取零敲牛皮糖和集中攻坚的战术方法日夜钻研解决方案,协调各单位研究采取灰土换填,及时调整井点降水模式,采取井点降水与沉管降水相结合的方式,最终成功攻克了技术难题,确保项目按时推进。作为团队负责人,他经常鼓励大家遇到问题要勇于尝试,不怕失败,要有军人那种敢打敢拼的劲头。在他的带领下,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供稿人:秦蒙)

在大寺河建设浪潮中激扬军人风采

4.png

在山东水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水建)大寺河支流一等河道水系连通河道工程的施工现场,有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刚退役不久的赵传军,现任施工员一职。在工程建设中,他充分发挥军人的模范带头作用。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到达施工现场,仔细检查施工设备与场地安全,为一天的工作做好万全准备,用实际行动为同事们树立榜样,带动大家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施工期间,工程遭遇复杂地质状况,挖掘作业困难重重,导致施工进度一度停滞不前。面对困难赵传军重拾军人面对艰难任务时的那股拼劲,主动请缨加入攻坚小组。他扎根现场连续数日,与技术人员反复商讨方案,实地勘探土层结构,最终提出了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成功克服难题,保障了工程顺利推进。他用行动诠释着退伍军人 “退伍不褪色” 的精神风貌,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为大寺河支流河道水系连通工程全力以赴、奋勇前行。(供稿人:吕品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