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匠心施工树丰碑 写在淄河干流岸堤及河道全线贯通之际

发布时间: 2020年08月20日  浏览量:3147次  

28天挖运土方480万立方、岸堤填筑365万立方、贯通35公里岸堤及河道沿线……近日,水建集团工程公司总经理潘兴敏带领团队再创“水发奇迹”,临淄区人民40年的淄河沿线贯通梦得以实现。

从技术员、机械队长、执行经理到项目经理,在从事水利施工行业的34年里,潘兴敏把别人手里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变成了一个个经得起检验的精品工程,水发集团先进工作者、济宁市直机关工委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也记录着他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干好一个工程,树起一座丰碑,75天抢出双倍工期——水发人会“变魔术”

1986年12月,20岁的潘兴敏以一个技术员的身份,戴上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顶安全帽,他敢打硬仗的作风、雷厉风行的性格也逐渐显现出来。江西余干县高标准农田瑞洪1标项目是潘兴敏接手的一个“烫手山芋”,至今让他记忆犹新。因当地关系复杂,环境气候恶劣,这个项目一度搁浅,地方政府多次催促尽快施工。

“急调潘兴敏来!”正在河南固始县施工的潘兴敏被一纸调令紧急调往江西余干。眼前的施工现状让他倒吸一口凉气:时间已经过半,这期间要完成施工面积5.2万亩、混凝土浇筑140.97公里、泵站建造125座。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这近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微信图片_20200907170730.jpg

在对项目的特点、难点仔细分析后,潘兴敏果断把施工队伍分成8个突击队,根据不同项目节点“对号入座”,这样一来既缩短了工期,又提高了精准度。每天他天不亮就赶往工地,晚上连夜研究施工方案,睡眠时间加起来也就四五个小时,经常三餐不固定,也就是从那时起,潘兴敏落下了胃溃疡的毛病。

此时离春节还有35天时间,根据合同要求,要在春节前完成50%的工程量,业主方才支付我们30%的工程款。面对巨大的资金压力,潘兴敏又当机立断:先把容易干的抢出来,难度大的放后面。一声号令,500人的施工队伍剑锋所指,迅速在节前完成了既定目标。春节刚过,他又带队风雨兼程,赶往千里之外的江西余干继续施工。

天道酬勤,150天的工期75天抢了出来,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硬是让潘兴敏干成了一项经得起检验的精品工程、示范工程,潘兴敏所带的队伍也在江西市场赢得了“铁军”称号。当地领导连连叹服,并开玩笑说:“你们水发人会‘变魔术’!”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28天贯通35公里岸堤——“拼命三郎”再创“水发奇迹”

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往往能拨开“重重障碍”,在科学认清“不可能”的基础上,发现不易觉察的可能性,把“不可能”变为现实。

淄博市淄河干流治理工程是潘兴敏拿下的又一个精品工程。该项目为国家应急防汛工程,因情况复杂,加上疫情影响,原先那家施工企业打了退堂鼓。潘兴敏接手时,原来3个月的主体施工任务还剩28天。更让人头疼的是当地百姓迁占问题没解决,动工前的清场工作异常艰巨。

潘兴敏能否再创“水发奇迹”?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面对多家企业都不愿触碰的“烫手山芋”,潘兴敏不等不靠,带领团队反复优化施工方案,组织施工班组根据迁占情况进行“见缝插针”式抢工。

微信图片_20200907170734.jpg

考虑到该项目河道战线长、设备运行空间大,潘兴敏“三步棋”赢得“满盘活”:

——巧妙借助地方班组设备,人员就近调遣,尽最大可能增加设备人员。

——主动与当地政府交流沟通,将工期进展情况及施工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及时汇报,争取最大限度的支持。

——制定考核激励措施,倒排工期细化到每天的设备人员数量和完成工程量,从他做起立起标杆,奖先罚后。

“每个施工项目他总是第一个冲锋,而且他要求的标准,比业主和监理要求的都高。”熟悉潘兴敏的人都知道他的这个性格,而且多年在一线打磨出的黝黑的肤色、吃苦的拼劲,也让潘兴敏得了一个“拼命三郎”的美誉。

说他是“拼命三郎”,也许一组数据就能说明问题:淄河干流治理工程他带领团队28天挖运土方480万立方、岸堤填筑365万立方、贯通35公里岸堤,月工作400小时以上,相比常人多出了近20个工作日。

长期加班超负荷工作,这个“拼命三郎”也有倒下的时候。项目最后攻坚阶段,潘兴敏体力严重透支,胃溃疡再次发作,但他仍然坚持上午在医院输液治疗,下午继续投入施工现场。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在潘兴敏的感召下,大家铆足了劲挑战极限、冲刺目标,终于在汛期到来之前顺利成主体施工任务,该项目的完工也标志着临淄区人民40年的淄河沿线贯通梦得以实现。

“效率这么高,质量能有保证吗?”有些人禁不住担心。

“放心吧,绝对没问题!”潘兴敏憨厚的回答掷地有声。

岸堤及河道全线贯通的消息传到了淄博市政府,政府领导直呼“不可能”!淄博市水利局和临淄区政府两次派人到现场核实,终于相信了真的有水发速度,连称“这是个奇迹!”

平时千锤百炼,战时一锤定音——“严”字当头带队伍,才能挑战“不可能”

“匠心施工的背后,实际上是老潘数十年如一日对团队的高标准严要求。”提起潘兴敏,水发建设集团董事长贾宝力颇多感慨,“当前,水发集团正处在深度变革之中,我们需要更多像潘兴敏这样勇于挑战、敢打硬仗的人,这也正是我们向着助力冲刺中国企业500强迈进的力量之源。”

多年来,潘兴敏接手的多是一些重点、难点项目,他知道,没有平时的千锤百炼,就难有战时的一锤定音,只有平时把队伍管严带好,具备真正的实力和底气,才能在未来挑战“不可能”时,多一些良策,多一些胜算。也正因为这样,潘兴敏的严格管理在整个团队是出了名的。

“遇到问题现场找原因,批评不留情面,常让人难以下台。”一位和潘兴敏共事多年的同事这样评价他。有一次,项目部朱国元在施工现场放线时,测量泵站位置出现了2厘米的偏差,被潘兴敏审查时发现了,他大为光火,对小朱提出了严厉批评。朱国元当时觉得很委屈,不就是个小失误吗,值得发这么大脾气吗?“现在想一想,觉得潘总是对的,没有他当初的严厉,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就。”已经在施工现场独当一面的朱国元由衷地感谢这位老大哥。

严师自然出高徒。据了解,从潘兴敏最初组建的12人的公司中,目前走出项目管理人员6人,他们均已在新开工项目中挑起了大梁。

“我所带领的团队每个人都应当具有挑战‘不可能’的精神和勇气,把能做的工作做好,不能做的工作做成,以达到效益最大化。”潘兴敏朴实的话语中,折射出的是水发人骁勇善战、敢于挑战的奋斗精神,诠释的是水发人扎实严谨、尽职尽责的初心和使命。

综合部